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心动过缓

2024.09.10 18:15

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低于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频率通常在60至100次/分钟之间,当心跳频率低于60次/分钟时,就可被认为是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些是生理性因素,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或运动员,他们的心脏功能较强,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心动过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也无需特殊治疗。更多时候心动过缓是病理性的。心脏本身的病变如窦房结功能减退、房室传导阻滞等是常见原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低温、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对于心动过缓,需要仔细评估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如果心动过缓导致了头晕、乏力、黑矇、晕厥等症状,或者严重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如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甲状腺疾病等。对于严重的心动过缓,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跳频率和节律。在日常生活中,心动过缓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情况。同时,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心脏功能的正常和稳定。心动过缓虽然不一定都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当伴有相关症状或存在潜在疾病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