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怎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2025.09.28 17:07

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抗病毒、保肝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关键在于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缓解黄疸症状,并预防肝硬化等并发症。

抗病毒治疗是核心环节,推荐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核苷类似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降低肝细胞炎症,部分患者经长期治疗可实现表面抗原转阴。黄疸明显时需联合保肝退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严重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胆管炎症。中医辨证施治也有辅助作用,茵陈蒿汤等方剂可利湿退黄。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肝脏影像学变化,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减少肝脏负担。合并肝硬化或肝衰竭倾向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干扰素治疗可能引起发热、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密切随访。耐药变异风险需通过规范用药降低。疫苗接种可预防重叠感染。慢性乙肝无法根治,但长期规范治疗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配合随访,不可自行停药或轻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