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月经血瘀是什么原因

2025.04.16 11:03

月经血瘀的原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气虚血瘀、痰湿阻滞。具体分析如下:

1.气滞血瘀:情志不畅或长期压力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血液流动不畅形成瘀滞。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表现为经血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调理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丹参等。

2.寒凝血瘀:经期受寒或体质虚寒,寒邪侵袭胞宫,血液凝滞不通。寒性收引,使血管收缩,经血排出受阻,表现为经期推迟、经量少、色暗紫、痛经喜温。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如艾叶、肉桂、当归等药材可改善症状。

3.热灼血瘀:体内热邪炽盛或阴虚内热,灼伤津液,血液黏稠成瘀。热瘀互结表现为经色深红、质稠有块、口干舌燥,可能伴随经期延长。需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常用生地、赤芍、丹皮等药物调理。

4.气虚血瘀:久病体弱或脾胃功能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成瘀。症状包括经色淡暗、淋漓不尽、乏力倦怠,舌淡有瘀点。治疗需补气活血,如黄芪、党参配合川芎、红花等。

5.痰湿阻滞: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痰,痰湿与血互结阻滞经脉。表现为经血黏腻、量少不畅、形体肥胖,舌苔厚腻。需化痰祛湿、活血通经,常用苍术、茯苓、益母草等药物。

月经血瘀的形成与体质、外邪、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证候辨证施治。日常注意保暖、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血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