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胆管炎应该怎么治疗

2025.01.17 14:35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应包括抗生素治疗、胆道引流、对症支持治疗、手术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和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急性胆管炎治疗的基础,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等。治疗的目标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初期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疗程一般为7到14天,具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2.胆道引流:胆道引流是急性胆管炎治疗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除胆道梗阻,减轻胆管内压力,促进胆汁排泄。常用的引流方式包括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引流。对于胆道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ERCP可以有效地清除结石,并同时进行胆道引流。引流后,患者的症状通常会明显改善,炎症反应也会逐渐减轻。引流的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决定。

3.对症支持治疗:急性胆管炎患者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因此对症支持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也是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脓毒症、休克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入院观察和更为密切的监测。

4.手术干预:对于部分急性胆管炎患者,尤其是存在严重并发症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管切开引流等。手术的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感染程度及合并症来综合考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和随访,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5.定期随访和评估:急性胆管炎的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等。通过定期评估,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患者也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胆道疾病的复发,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