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流血怎么止血

2025.03.07 20:05

动脉流血时应迅速压迫伤口近心端、抬高受伤部位、使用止血带、包扎伤口、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出血时,血液呈喷射状,流速快,失血量大。应立即用手指或手掌在伤口近心端用力压迫,阻断血流。压迫点应选择在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位置,如手臂出血可压迫上臂内侧,腿部出血可压迫大腿根部。压迫力度要适中,以能止住出血为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

2.抬高受伤部位: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应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抬高可减少局部血流,降低出血速度。如手臂出血可将手臂举过头顶,腿部出血可平躺并将腿垫高。抬高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抬高后仍需持续压迫止血,直至出血停止。

3.使用止血带:当直接压迫无法有效止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绑在伤口近心端,距离伤口5-10cm处。绑扎时要用力均匀,以能止住出血为宜,避免过紧造成组织坏死。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5-20分钟应松开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使用止血带后应立即就医。

4.包扎伤口:出血初步控制后,应对伤口进行包扎。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时要保持适当压力,既能止血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发现渗血增多或肢体发紫,应及时调整包扎松紧度。包扎后仍需抬高受伤部位,并尽快就医。

5.及时就医:动脉出血属于急症,即使初步止血成功,也应尽快就医。就医途中要保持受伤部位固定,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再次出血。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伤情采取进一步止血措施,如缝合伤口、血管修复等。及时就医可有效预防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动脉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止血。在止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者生命体征,如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应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同时,要保持冷静,有序进行止血操作,避免慌乱造成二次伤害。预防动脉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动脉出血,要立即采取正确措施,并及时就医,以最大限度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