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动脉流血伤口处理方法

2025.03.24 17:51

动脉流血伤口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压迫止血、抬高受伤部位、使用止血带、保持伤口清洁、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压迫止血:动脉出血速度快,需迅速用干净纱布或布料直接压迫伤口,减少血液流失。压迫时应保持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损伤。持续压迫直至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必要时可叠加多层纱布增加压力。压迫过程中应保持冷静,避免慌乱影响操作效果。若出血量大,可同时使用手指按压近心端动脉,进一步减少出血。

2.抬高受伤部位: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血液流向伤口。抬高时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移动导致伤口再次出血。抬高过程中需观察伤口情况,确保出血得到控制。若受伤部位无法抬高,可采取其他止血措施。抬高后应保持姿势稳定,直至就医或出血完全停止。

3.使用止血带:在无法通过压迫止血时,可使用止血带绑扎在伤口近心端,阻断动脉血流。止血带应选择宽而柔软的材质,避免直接压迫神经和血管。绑扎时应紧贴皮肤,确保止血效果。使用止血带需注意时间,每隔15-20分钟松开一次,避免组织缺血性坏死。止血带使用后应尽快就医,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并发症。

4.保持伤口清洁:止血后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减少感染风险。清洗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再次损伤组织。清洗后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保持干燥和清洁。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保持伤口清洁有助于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5.及时就医:动脉出血属于紧急情况,需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就医途中应保持伤口止血,避免再次出血。到达医院后需详细描述受伤情况和处理措施,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就医可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就医后需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护理,确保伤口完全恢复。

动脉出血处理需迅速、准确,避免延误导致严重后果。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血,确保生命安全。及时就医和专业处理是保障伤口愈合和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