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先天性后尿道瘘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025.10.11 17:41

先天性后尿道瘘的诊断依据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异常、尿液渗漏或反复尿路感染,结合尿道造影、超声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瘘管位置及走向,膀胱尿道镜可直接观察瘘口,最终确诊需结合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先天性后尿道瘘的临床表现多样,新生儿或婴幼儿可能出现尿液从肛门或会阴部漏出,年长儿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分叉或尿失禁。影像学检查中,逆行尿道造影能清晰显示瘘管与尿道、直肠的连通关系,MRI可进一步评估周围组织受累情况。膀胱尿道镜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可直接窥见瘘口位置及大小,同时排除尿道狭窄等并发畸形。部分病例需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动态观察排尿过程中瘘管的显影情况。实验室检查需关注尿常规及尿培养结果,明确是否合并感染。

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创伤性尿道瘘等疾病鉴别。影像学检查前需确保患儿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检出率。内镜检查操作需轻柔,避免医源性损伤。术前评估需完善心肺功能,麻醉风险需充分评估。术后需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定期随访排除复发。抗生素预防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避免滥用。长期随访需关注排尿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