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长时间脱水会导致膀胱结石吗

2024.10.28 17:49

长时间脱水会导致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的成分浓度密切相关。当身体长时间脱水时,肾脏对尿液的重吸收作用会加强,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这就使得尿液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升高,其中包括钙、草酸、尿酸等成石物质。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在尿液中处于溶解状态,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在脱水状态下,尿液浓缩,浓度超出了正常的饱和度,就容易结晶析出,形成微小的晶体。这些晶体会在膀胱内逐渐聚集、增大,最终形成膀胱结石。

从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来看,长时间脱水还会影响尿液的酸碱度。正常的尿液酸碱度有助于维持尿液中各种物质的溶解状态。脱水可能导致尿液酸碱度发生改变,使得某些物质更容易沉淀。而且,脱水状态下,膀胱内的尿液流速减慢,这也为晶体的附着和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膀胱黏膜在这种不良环境下,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损伤,进一步促进了结石的形成过程。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者本身泌尿系统存在结构异常的人,在长时间脱水时,更易受到膀胱结石的威胁。因为他们的泌尿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或者存在结构上的易感性,在脱水引发的尿液成分和环境改变时,难以有效抵御结石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