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骨髓穿刺为什么不打麻药

2025.09.29 12:08

骨髓穿刺通常无需麻醉,因穿刺过程短暂且痛感轻微、局部神经分布稀疏使痛觉不显著、麻醉可能增加操作复杂度、麻醉药物本身存在潜在风险、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普遍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1.穿刺过程短暂且痛感轻微:骨髓穿刺操作时间通常仅需数秒至一分钟,疼痛感与普通静脉采血相近。穿刺针进入骨髓腔瞬间会产生短暂酸胀感,但骨髓腔内神经末梢较少,持续痛感较弱。快速完成操作能最大限度减少不适,麻醉的收益与耗时不成正比。

2.局部神经分布稀疏使痛觉不显著:皮肤和骨膜是疼痛敏感区域,但骨髓腔内缺乏密集痛觉神经。穿刺针穿过皮肤时会进行局部消毒和快速进针,骨膜痛感短暂,进入骨髓后疼痛迅速减轻。麻醉仅能缓解表层痛觉,对深层操作无显著帮助。

3.麻醉可能增加操作复杂度:麻醉需额外注射并等待药物起效,延长整体时间。麻醉注射本身可能引起刺痛,且麻醉范围需精准匹配穿刺点,操作偏差可能导致麻醉无效。省略麻醉步骤可提升效率并降低技术难度。

4.麻醉药物本身存在潜在风险:局部麻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局部组织水肿,少数情况下影响穿刺定位。麻醉药物代谢可能对特殊体质患者产生负担,尤其是肝肾功能异常者。避免用药可减少此类风险。

5.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普遍较高:多数患者反馈穿刺痛感在可承受范围内,心理准备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医护人员会提前告知操作细节,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式降低痛觉敏感度,实际体验通常优于预期。

骨髓穿刺前需确认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剧烈运动后操作。操作中保持体位稳定,术后按压穿刺点至止血。穿刺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持续疼痛或肿胀。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