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爆发性肝炎

2025.08.20 16:10

爆发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肝脏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肝功能迅速恶化,可能导致肝衰竭。此类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常伴随严重的临床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爆发性肝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肝脏内迅速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病情可能迅速进展至肝衰竭,表现为意识障碍、出血倾向、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医生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确诊,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以挽救生命。

在面对爆发性肝炎时,注意事项尤为重要。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其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有肝炎病史或高危行为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合理饮食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建议避免饮酒和使用肝脏有毒的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心理支持也不可忽视,面对疾病的压力,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参加支持小组,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通过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爆发性肝炎的发生率,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