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不良反应有哪些

2025.03.07 20:05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面部潮红和耐药性。具体分析如下:

1.头痛: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这种头痛通常在使用药物初期较为明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头痛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头痛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来缓解症状。

2.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降低血压。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已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低血压症状,如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3.反射性心动过速: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后,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机体通过反射性增加心率来维持血压稳定,从而引发心动过速。这种心动过速通常是暂时的,但对于已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利于心绞痛的缓解。

4.面部潮红: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导致面部潮红。这种症状通常是暂时的,随着药物作用的消退而消失。但对于部分患者,面部潮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日常生活,必要时可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5.耐药性: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即药物的疗效逐渐减弱。耐药性的产生与药物代谢途径的改变、血管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有关。为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建议采用间歇性给药方式,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使用。

硝酸酯类药物在抗心绞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应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