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肝硬化出现黄疸怎么办

2025.02.09 20:02

肝硬化出现黄疸可通过对因治疗、退黄药物治疗、改善肝功能、营养支持、并发症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对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黄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例如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从而改善黄疸症状。因为病毒持续复制会不断损伤肝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2.退黄药物治疗: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可以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改变胆汁酸的组成,有利于胆汁的流动,减少胆红素在肝脏和血液中的蓄积。

3.改善肝功能: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损伤,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增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减轻黄疸症状。

4.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营养状况往往较差,充足的营养可以为肝脏修复提供物质基础。例如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像瘦肉、鱼类、蛋类等,有助于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肝脏功能的改善,间接减轻黄疸。

5.并发症处理:如果肝硬化黄疸患者合并腹水、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积极处理。如腹水患者可使用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因为并发症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功能恢复,处理好并发症有助于黄疸的改善。

肝硬化患者出现黄疸时,应避免饮酒、过度劳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饮食上要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