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慢性肝损伤

2024.11.19 09:21

慢性肝损伤是指各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导致肝脏细胞持续受到损害,肝脏功能逐渐出现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许多因素都可引发慢性肝损伤。例如,长期大量饮酒是常见原因之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干扰肝脏正常代谢,使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进而发展为慢性肝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像乙肝、丙肝等,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肝细胞发起攻击,造成肝细胞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慢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日益成为慢性肝损伤的重要病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可促使肝脏内脂肪过度堆积,引发炎症反应,损害肝细胞。自身免疫性肝病则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组织,造成肝脏慢性炎症和损伤。

对于慢性肝损伤患者,有诸多注意事项。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减少肝脏负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要严格戒酒,防止酒精进一步损害肝脏。避免滥用药物,因为许多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不合理用药可能加重肝损伤。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