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道出血做什么检查

2025.01.04 17:32

肠道出血可做粪便检查、肠镜检查、血管造影检查、CT检查、核素扫描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肠道出血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可以判断肠道是否有微量出血情况。如果潜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存在出血问题,但不能明确出血的具体部位和原因。操作简便、无创,对患者的身体没有额外的负担,成本也较低,适合作为肠道出血的初步排查方法。

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出血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包括肠黏膜的形态、有无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出血点或可疑病变,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不过,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确保肠道清洁。

3.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检查主要用于确定肠道出血的血管来源。当肠道出血速度较快时,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利用X线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走行,找到出血的血管部位。这种检查对于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源性肠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

4.CT检查:CT检查可以对肠道进行断层扫描,有助于发现肠道的病变,如肠道肿瘤、炎症、肠壁增厚等情况,从而推断肠道出血的原因。增强CT检查还能显示肠道血管的情况,对于判断出血与血管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CT检查速度较快,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相对较低,但其对肠道黏膜微小病变的显示能力不如肠镜检查。

5.核素扫描检查:核素扫描检查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红细胞在肠道内的分布情况来检测肠道出血。这种方法对于间歇性肠道出血的诊断有一定优势,能够在出血速度较慢时发现出血部位。分辨率相对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且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影响。

肠道出血检查前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或药物,如含铁丰富的食物、铋剂等。检查时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便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