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管造影是如何做的

2025.03.05 16:30

胆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向胆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成像技术观察胆管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发现胆管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胆管造影通常在手术室或放射科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麻醉、插管、注射造影剂和拍摄X线片。

胆管造影的操作过程首先需要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麻醉后,医生将一根细长的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经过食管和胃,最终到达十二指肠。在导管到达胆管开口处后,医生会通过导管缓慢注入造影剂。造影剂进入胆管后,会迅速填充胆管系统,使胆管在X线下清晰可见。随后,医生会使用X线机拍摄多张不同角度的影像,以全面观察胆管的形态和功能。整个过程通常需要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的复杂程度。

在进行胆管造影前,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至8小时,以确保胃内没有食物残留,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特别是对造影剂是否过敏。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过敏史或肾功能不全,可能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或选择其他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避免移动,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检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喉咙不适或恶心,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的腹痛、发热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胆管造影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