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是一种什么病

2025.08.20 16:10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肝脏。该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乙肝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感染率较高。

乙肝的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急性乙肝通常在感染后数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部分患者可能在几个月内自愈。相对而言,慢性乙肝则是指感染持续超过六个月,许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脏损伤。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需求。对于慢性乙肝,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肝脏损伤风险。

在预防乙肝方面,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性伴侣及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对于已感染者,定期体检和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至关重要,避免饮酒和不当用药,以保护肝脏健康。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