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黄疸种类如何进行判断

2025.02.09 16:59

黄疸可从发病机制、胆红素性质、病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发病机制: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肝细胞性黄疸是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所致;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胆汁排泄障碍,胆汁在肝内淤积反流进入血液导致。

2.胆红素性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多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3.病程:溶血性黄疸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肝细胞性黄疸病程长短不一,取决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病因能否去除;胆汁淤积性黄疸起病可急可缓,病程可能较长。

4.临床表现:溶血性黄疸一般有贫血、脾大等表现;肝细胞性黄疸常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胆汁淤积性黄疸可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表现。

5.辅助检查:溶血性黄疸血常规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检查多项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明显,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管扩张等。

在判断黄疸种类时,要综合多种因素,不能仅凭单一指标。例如,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交叉,辅助检查结果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可能存在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情况,需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