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溶血症怎么提前进行预防

2025.09.29 12:08

溶血症可通过产前血型抗体筛查、孕期定期监测抗体效价、分娩后及时进行新生儿胆红素检测、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同种免疫风险、孕期补充营养增强胎儿红细胞稳定性等方式预防。具体分析如下:

1.产前血型抗体筛查:孕妇在妊娠早期需进行血型及抗体筛查,尤其Rh阴性或O型血孕妇。若发现存在抗D或其他血型抗体,需进一步监测抗体效价变化。抗体效价过高可能提示胎儿溶血风险,需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高风险孕妇,可考虑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以中和抗体。

2.孕期定期监测抗体效价:已发现血型不合的孕妇需每2-4周复查抗体效价。抗体水平持续上升可能预示胎儿溶血加重,需结合超声检查评估胎儿贫血程度。必要时通过宫内输血或提前终止妊娠降低风险。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分娩后及时进行新生儿胆红素检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测定胆红素水平,溶血患儿胆红素上升速度较快。若超过警戒值,需立即采取蓝光照射或换血治疗。早期干预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同种免疫风险:输血前必须严格交叉配血,避免因血型不合导致同种免疫反应。多次输血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增加妊娠溶血风险。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优先选择成分输血。

5.孕期补充营养增强胎儿红细胞稳定性:孕妇需保证足量叶酸、铁剂及维生素E摄入。叶酸促进红细胞生成,铁剂预防贫血,维生素E可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膜的损伤。均衡营养有助于降低胎儿红细胞脆性,减轻溶血程度。

孕期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或用药不当诱发溶血。出现皮肤黄染、乏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溶血诊疗流程,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