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胃炎偶尔空腹时胃疼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慢性胃炎偶尔空腹时胃疼可能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在空腹时没有食物中和,直接刺激胃黏膜会引起疼痛。当患有慢性胃炎时,胃黏膜本身就处于炎症状态,对胃酸的刺激更为敏感。患者可能本身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出现异常,如胃泌素分泌失调等。在空腹时,胃内pH值降低,酸性环境刺激胃黏膜中的痛觉神经末梢,从而引发胃疼。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可适当食用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来中和胃酸。

2.胃黏膜受损: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已经存在炎症、糜烂或萎缩等损伤。空腹时,胃蠕动相对缓慢,胃黏膜分泌的黏液减少,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受损的胃黏膜直接暴露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寄生于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它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在空腹状态下,胃部的微环境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活动,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疼发作。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规范的抗菌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用药。

4.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会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和消化节律。在空腹时,可能由于胃排空延迟,胃内压力升高,或者胃部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出现胃疼症状。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常常是胃肠功能紊乱的诱因。患者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促进胃肠蠕动的正常恢复。

5.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使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空腹时,胃处于饥饿状态,胃酸分泌后没有食物可供消化,就容易反流至食管下段,刺激食管黏膜,同时也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疼。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睡前吃东西。

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如果胃疼症状频繁发作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