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最耗气血的行为有哪些

2024.12.05 17:58

比较耗气血的行为有思虑过度、熬夜、过度运动、饮食不节、情绪过激等。具体分析如下:

1.思虑过度:

过度的思考会使心神耗损,气血暗耗。心主神明,当人长时间处于思虑状态时,心的功能被过度使用。气血会源源不断地被调往大脑以供应思考所需,而脾胃等脏腑的气血供应相对减少,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进一步加重气血的亏虚。

2.熬夜:

夜晚本应是人体休息、气血归藏的时候。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脏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肝脏在夜间无法正常排毒和养血,肾脏也不能很好地封藏精气。长期熬夜会使气血不断被消耗,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导致气血亏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3.过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但过度运动则会适得其反。过度运动时,身体会大量出汗,气随津脱,导致气虚。同时,过度运动还会消耗大量的血液来濡养肌肉、筋骨等,使血液损耗过多。而且过度运动后身体疲劳,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都会出现障碍。

4.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都会耗伤气血。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负担,使脾胃运化失常,食物不能转化为气血精微物质,反而会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阻碍气血运行。过度节食则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身体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来生成气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5.情绪过激:

如长期处于愤怒、悲伤、惊恐等过激情绪中。愤怒会使肝气上逆,气血上涌,导致气血逆乱而耗散。悲伤过度会耗伤肺气,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影响气血的正常分布。惊恐则会使肾气不固,气血失于统摄,也会导致气血的耗损。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平和的心态,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这样有助于气血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