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是暗红色是为什么

2025.02.06 18:08

便血为暗红色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高位出血、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上消化道出血:当上消化道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氧化为硫化铁,从而使便血呈现暗红色。例如胃溃疡患者,溃疡侵蚀血管导致出血,血液流入肠道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2.下消化道高位出血:下消化道靠近上端的部位,如空肠、回肠等部位出血,血液在肠道内也会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血液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进而表现为暗红色便血。像小肠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血液在肠道内运行一段距离后排出体外就可能是暗红色。

3.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能会侵犯血管,导致出血。肿瘤组织的存在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使得血液在肠道内的停留和代谢情况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暗红色便血。例如结肠癌患者,癌肿破溃出血后,血液与粪便混合,常常表现为暗红色血便。

4.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容易引起出血。由于炎症的刺激和肠道功能紊乱,血液在肠道内的性状改变,可出现暗红色便血。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结肠黏膜广泛的溃疡导致出血,血液与炎性分泌物、粪便混合后可能呈现暗红色。

5.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当肠道黏膜出血后,由于凝血机制异常,出血可能持续存在,血液在肠道内的变化使其表现为暗红色便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肠道出血后就可能出现暗红色便血。

如果发现暗红色便血,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就医时要准确告知医生便血的相关情况,如便血频率、是否伴有腹痛等其他症状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同时,在未明确病因前,不要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