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出血护理方法有哪些

2025.04.16 11:04

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子宫收缩、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产后出血患者需持续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尤其是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可能提示出血加重。每小时记录尿量,尿量减少可能反映血容量不足。同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出现嗜睡或烦躁需警惕休克。

2.保持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底促进宫缩是关键措施,手法应轻柔但持续。遵医嘱使用缩宫药物,如缩宫素或麦角新碱,以增强子宫收缩力。避免膀胱充盈压迫子宫,及时导尿。观察恶露量及性状,异常增多或血块较大需立即处理。

3.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优先选择大血管穿刺。根据失血量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输血时严格核对血型,监测有无输血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和低钠。

4.预防感染:产后出血患者抵抗力降低,需严格无菌操作。会阴伤口每日消毒,及时更换产褥垫。遵医嘱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对于产程延长或器械助产者。监测体温和血象,早期发现感染征象。

5.心理支持:出血易引发产妇恐惧和焦虑,需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家属陪伴,减轻孤独感。指导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避免情绪波动加重出血。后续提供哺乳和育儿指导,帮助恢复信心。

产后出血护理需多学科协作,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重点在于早期识别、快速干预和全面观察,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关注远期康复,如贫血纠正和内分泌调节,促进整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