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造影有什么危险

2025.03.24 17:51

心脏造影存在一定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感染等。具体分析如下:

1.造影剂过敏反应:心脏造影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部分人群对造影剂成分敏感,需在检查前进行过敏测试。严重过敏反应虽罕见,但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急救措施。

2.肾功能损害:造影剂通过肾脏代谢,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尤其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风险更高。造影剂肾病表现为检查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为降低风险,检查前后需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

3.血管损伤:心脏造影需通过导管插入血管,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血肿或假性动脉瘤。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管穿孔或夹层,严重时需外科手术修复。血管损伤风险与操作者经验、患者血管条件有关,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适当的穿刺部位可降低风险。

4.心律失常:导管进入心脏可能刺激心肌,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立即进行电复律或药物干预。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5.感染:心脏造影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感染风险,包括局部穿刺部位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热痛等。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心脏造影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需权衡利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检查安全。患者也应充分了解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配合医生做好检查前后的准备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