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做心脏造影会有什么危险

2025.03.07 20:05

心脏造影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感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造影剂过敏反应:心脏造影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并做好预防准备。

2.肾功能损害: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可能对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造影剂肾病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造影后肾功能急剧下降。术前应评估肾功能,必要时采取水化治疗等预防措施,术后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3.血管损伤:心脏造影需要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血肿等并发症。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血管穿孔、夹层等严重损伤。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有效降低血管损伤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4.心律失常:导管进入心脏可能刺激心肌,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室颤动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操作过程中需持续心电监护,备好除颤器等急救设备,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处理。

5.感染风险:心脏造影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感染风险,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征象。

心脏造影作为一项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密的术后监护,绝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对于疑似或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权衡利弊后,心脏造影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医疗团队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检查安全有效。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如实告知病史,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共同降低风险,确保检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