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办

2025.07.23 08:37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立即停止运动或致病因素、迅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碱化尿液预防急性肾损伤、监测并处理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运动或致病因素: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后首要措施是终止导致肌肉损伤的行为,如剧烈运动、药物或毒物接触等。持续活动可能加重肌细胞破坏,使肌红蛋白进一步释放入血。需保持绝对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肌肉负荷的行为,同时排查潜在诱因并予以规避。

2.迅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大量补液是治疗核心,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促进肌红蛋白排出。补液量需根据尿量及心肺功能调整,目标维持尿量在每小时200mL以上。同时监测血钠、钙、磷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

3.碱化尿液预防急性肾损伤: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使尿液pH值维持在6.5以上,可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降低管型形成风险。需密切监测血pH值避免过度碱中毒,尤其合并低钙血症时需谨慎。

4.监测并处理高钾血症等并发症:肌细胞破坏会导致大量钾离子释放,可能引发致死性心律失常。需动态监测心电图及血钾水平,一旦血钾超过6mmol/L,立即给予葡萄糖酸钙拮抗心肌毒性,并联合胰岛素、利尿剂等促进排钾。

5.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若出现无尿型肾衰竭、严重酸中毒或顽固性高钾血症,需紧急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肌红蛋白及代谢废物,为肾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尿液颜色及性状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肌酶及肾功能。出现胸闷、肢体肿胀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