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脾虚是严重性疾病吗

2025.07.01 08:35

脾虚本身不属于严重性疾病,但长期不调理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脾虚是中医术语,指脾胃功能减弱,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气血生化不足。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常见症状,及时干预通常可有效改善。若长期忽视,可能发展为慢性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此时治疗难度会增加。

脾虚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绪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生活节奏快,许多人存在暴饮暴食、久坐少动等习惯,这些行为会持续损耗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会导致湿浊内停,出现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部分人群还可能因脾虚影响心肺功能,出现气短、心悸等并发症。儿童脾虚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易加重原有慢性病。通过舌诊、脉象等中医辨证方法,能准确判断脾虚类型,如脾气虚、脾阳虚等,针对性采用中药、艾灸或食疗调理。

改善脾虚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规律三餐,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夏季忌过度贪凉,冬季注意腹部保暖。情绪管理同样重要,过度思虑会伤脾,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缓解压力。严重脾虚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等中药,不可自行滥用补品。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调理脾虚时,需结合体质调整方案。定期观察舌象与排便情况,有助于评估调理效果。若伴随持续消瘦、严重腹泻或水肿,需警惕其他器质性疾病,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