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治疗颈性眩晕

2025.07.23 08:37

颈性眩晕可通过手法复位调整错位颈椎、药物缓解炎症和改善循环、佩戴颈托限制颈部活动、针灸刺激经络平衡气血、康复训练增强颈部肌肉稳定性。具体分析如下:

1.手法复位调整错位颈椎:通过专业医师的推拿或正骨手法,纠正颈椎关节微小错位,减轻神经血管压迫。操作需精准评估错位方向与程度,避免暴力导致二次损伤。复位后可能伴随短暂不适,通常24小时内缓解。

2.药物缓解炎症和改善循环:非甾体抗炎药可减少局部无菌性炎症,血管扩张剂促进椎基底动脉供血。中药如天麻钩藤饮可平肝熄风,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药物疗程一般不超过两周,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3.佩戴颈托限制颈部活动:软质颈托可减少颈椎过度旋转或屈伸,降低椎动脉刺激。每日佩戴不超过3小时,避免肌肉萎缩。急性期后逐步减少依赖,结合活动度训练恢复功能。

4.针灸刺激经络平衡气血:选取风池、百会等穴位疏通少阳经气,针刺深度与手法以得气为度。10次为一疗程,配合艾灸温通效果更佳。晕针或皮肤感染者禁用。

5.康复训练增强颈部肌肉稳定性:通过抗阻收缩、等长运动强化深层颈屈肌,改善动态稳定性。动作需缓慢可控,避免快速甩头。每日训练量递增,持续3个月以上见效。

治疗期间避免突然转头或长时间低头,睡眠时枕头高度需与肩宽匹配。饮食宜清淡,减少肥甘厚味以免痰湿内生。若眩晕伴随呕吐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