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2025.01.02 14:38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全身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食管疾病: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可导致黏膜破损出血。食管炎多因化学性刺激如胃酸反流、物理性损伤如吞咽尖锐异物等引起食管黏膜炎症,严重时黏膜糜烂出血。食管溃疡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如药物刺激、感染等。治疗上需针对病因,如抑酸、避免刺激性因素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这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胃溃疡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溃疡,侵蚀血管时导致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同理,多在球部发生。治疗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等。

3.门静脉高压:常见于肝硬化等疾病。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紊乱,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治疗包括降低门静脉压力、内镜下止血等。

4.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如胆道疾病,胆管结石、胆管炎等可引起胆道出血。胆管结石可损伤胆管黏膜,炎症刺激使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控制炎症等。

5.全身性疾病:像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上消化道黏膜容易出血。还有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等。针对全身性疾病,主要是治疗原发病。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粗糙等刺激性食物。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