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胆道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内外血管与胆管之间形成病理性内瘘,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主要有炎症、结石、血管病变、肿瘤、外伤。具体分析如下:

1.炎症:炎症可使胆管黏膜充血、水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小血管破裂出血。如胆管炎,细菌感染产生的毒素等因素可损伤胆管黏膜及血管。在治疗方面,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针对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胆管炎症。

2.结石:胆管结石在胆管内移动时,可损伤胆管壁及其周围的血管,引起出血。结石长期刺激胆管黏膜,可导致黏膜糜烂、溃疡,累及血管就会造成出血。对于胆管结石引起的胆道出血,治疗上主要是去除结石,可采用内镜下取石、手术取石等方法,解除结石对胆管的刺激,从而避免进一步出血。

3.血管病变:肝动脉瘤、门静脉海绵样变等血管病变可导致胆道出血。肝动脉瘤破裂时,血液可直接流入胆道。血管病变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对于肝动脉瘤可采用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等手术方式;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流或断流手术等。

4.肿瘤:胆管癌、肝癌等肿瘤侵犯胆管或血管时可引起胆道出血。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容易侵蚀周围的血管和胆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对于肿瘤引起的胆道出血,主要是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减少出血的发生。

5.外伤:腹部外伤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可能损伤肝脏、胆管及血管,导致胆道出血。外伤直接破坏血管和胆管的完整性,使血液流入胆道。对于外伤引起的胆道出血,首先要进行紧急的止血处理,如手术探查止血、介入栓塞止血等,同时要对其他合并的损伤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于有肝胆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肝胆疾病,减少胆道出血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