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胸穿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3.05 16:30

胸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等疾病。操作步骤包括定位、消毒、麻醉、穿刺和引流等环节,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操作前需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腋中线第7-9肋间或肩胛线第8-10肋间作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充分暴露穿刺区域。操作者需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点周围15厘米。随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进行逐层麻醉,直至胸膜。麻醉后,使用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穿刺过程中需缓慢进针,当有突破感或抽出液体时,表明已进入胸腔。连接注射器或引流装置,缓慢抽取积液或气体。操作完成后,迅速拔针,覆盖无菌敷料,并观察患者反应。

胸穿操作需特别注意无菌原则,避免感染。操作前应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同意,并告知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穿刺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穿刺后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需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操作者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操作后需详细记录穿刺过程、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及时送检,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