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长期肾虚会造成尿毒症

2025.11.03 16:23

长期肾虚确实可能增加尿毒症的风险。肾虚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肾脏功能衰退或精气不足,若长期未得到调理,可能逐渐发展为器质性肾损伤,最终影响肾脏代谢功能,导致毒素蓄积,引发尿毒症。现代医学也证实,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与肾功能持续恶化密切相关,而肾虚可能是其早期表现之一。

肾虚发展为尿毒症的过程通常较为缓慢。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腰膝酸软、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肾脏滤过功能逐渐下降,体内肌酐、尿素等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最终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及全身多系统损害。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加速这一进程。中医强调久病及肾,说明长期亚健康状态会累及肾脏,而西医则认为慢性炎症、缺血等因素会导致肾小球硬化,两者在病理机制上存在一定关联。

预防肾虚恶化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耗伤肾精的行为,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蛋白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中医调理如艾灸、食疗等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补药加重代谢负担。若已出现明显水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