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2025.04.29 08:07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女性在哺乳期间发生的乳腺组织炎症,通常伴随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这种炎症多由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产后前三个月。哺乳期乳腺炎不仅影响哺乳,还可能引发全身不适,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加重。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乳汁排出不畅或细菌侵入有关。乳汁淤积时,乳腺导管阻塞导致局部压力增高,引发炎症反应。若未及时处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进一步发展为感染性乳腺炎。典型症状包括乳房局部红肿、触痛、硬结,伴或不伴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严重时需结合血常规或超声检查。治疗原则以排空乳汁、控制感染为主。轻度病例可通过频繁哺乳、热敷按摩缓解;中重度需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行脓肿引流。哺乳期乳腺炎并非母乳喂养的禁忌,多数情况下可继续哺乳,但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与乳房护理。

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在于科学哺乳与乳房保健。避免长时间不哺乳或过度排空乳汁,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及时处理皲裂或破损。哺乳时确保婴儿正确含接,减少乳头损伤风险。若出现乳房胀痛,可冷敷缓解,同时调整哺乳频率。发热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虽常见,但通过规范管理与早期干预,多数预后良好,不影响后续哺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