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肠息肉便血

2024.11.05 14:42

肠息肉便血是指由于肠息肉的存在而引起肠道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体外的一种症状。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当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其表面的黏膜可能会因为受到粪便的摩擦、肠道蠕动的牵拉或者本身的血运问题而发生破损出血。这种出血的特点通常表现为间断性便血,血液可附着于粪便表面,颜色大多为鲜红色。如果息肉位置较高、出血量较少,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能表现为暗红色血便或者黑便。另外,便血的量可多可少,少的时候可能仅在粪便表面发现少量血丝,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除了便血之外,患者可能还伴有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其他不适,仅仅表现为便血。

肠息肉便血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长期的便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等健康问题。如果发现有便血症状,尤其是伴有肠道不适或者有肠息肉家族史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如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旦确诊为肠息肉引起的便血,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病理类型等因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内镜下息肉切除等,以防止息肉进一步发展,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