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叫多发性食管静脉瘤

2025.07.21 09:03

多发性食管静脉瘤是指食管黏膜下静脉丛出现多个瘤样扩张的病变,属于血管异常的一种表现。这类病变通常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多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血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食管静脉的迂曲扩张。多发性静脉瘤可能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属于临床需要密切关注的消化道血管病变。

多发性食管静脉瘤的形成机制主要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当肝脏因纤维化或硬化导致血流阻力增加时,门静脉压力升高,侧支循环开放,食管下段的静脉丛成为重要的分流途径。长期高压状态下,静脉壁逐渐变薄并扩张,最终形成瘤样结构。内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晰观察到黏膜下突出的蓝色或紫红色静脉瘤,呈串珠样或结节样分布。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多发性食管静脉瘤的临床管理,需结合病因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肝硬化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或戒酒。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是预防出血的首选方式,必要时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门脉压力。日常需避免粗糙食物、剧烈咳嗽或腹压增高等诱发出血的因素。定期内镜随访至关重要,尤其对高风险患者。若出现呕血或便血,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