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交界性心律是怎么回事

2024.10.12 11:00

交界性心律是指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与交界区起搏点之间发生竞争,导致心律不稳定的现象。其病因或原因主要包括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心脏电生理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药物影响以及其他疾病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是导致交界性心律的常见原因。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从而引发交界性心律。解决方法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手术修复缺损等。

2.心脏电生理异常:心脏电生理异常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传导和响应过程出现异常。如房室结双径路、房室传导阻滞等,可能导致交界性心律。对于这类病因,可采取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法改善心脏电生理状态。

3.内分泌代谢紊乱:内分泌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交界性心律。针对这类病因,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糖、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减轻对心脏的影响。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功能,导致交界性心律。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减轻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5.其他疾病因素: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进而引发交界性心律。治疗这类病因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

交界性心律的病因多种多样,在治疗交界性心律时,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正常心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交界性心律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