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指的是由于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眩晕感。前庭系统包括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负责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当前庭系统受到损伤或刺激时,可能会导致平衡失调和眩晕的感觉。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通常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发作时可能会感到强烈的眩晕。前庭神经炎则是由于前庭神经的炎症引起的,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表现为突发的眩晕和失去平衡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则是由于内耳的钙盐结晶移位,导致在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的眩晕。除了这些,其他因素如颈椎病、偏头痛、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引发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在发作时,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应对前庭周围性眩晕时,首先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听力测试、平衡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病因,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等方法。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眩晕药物、抗恶心药物和类固醇等,能够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则包括前庭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平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头部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症状。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影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眩晕的发生。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