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5.08.19 16:15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的氨等毒素在体内积聚有关。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的背景下,肝脏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导致这些物质通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将氨转化为尿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时,氨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血液中的氨浓度升高。氨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还会引起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尤其是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GABA则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氨的积聚会导致谷氨酸的释放增加,抑制GABA的功能,从而引发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意识障碍、行为改变等症状。肝性脑病还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微生物群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重了神经系统的损伤。

在管理肝性脑病时,需注意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及时治疗肝脏疾病可以有效减缓脑病的进展。其次,饮食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氨的产生,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营养不良。药物治疗方面,使用乳果糖等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氨水平,改善症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也不可忽视,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肝性脑病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