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脾萎缩是什么疾病

2024.08.27 16:59

脾萎缩是一种脾脏体积缩小的疾病。

脾萎缩是指脾脏的大小较正常明显减小。引起脾萎缩的原因较为复杂。一些慢性疾病长期作用可能导致脾萎缩,比如慢性心力衰竭,由于长期心功能不全,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逐渐发生淤血、纤维化等改变,最终引起脾脏萎缩;慢性肝病如肝硬化等,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脾脏长期淤血也可能逐渐出现萎缩。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的长期影响、长期营养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脾脏逐渐萎缩。脾萎缩后,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储存血液等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情况。但有时脾萎缩可能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对于脾萎缩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如果发现脾萎缩,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感染等,以便及时进行处理。脾萎缩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