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症怎样治疗效果最好

2024.12.05 17:58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康复治疗等方面综合进行效果较好。具体分析如下:

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钙剂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补充剂,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成人每日钙摄入量推荐为800-1200mg,维生素D摄入量为800-1200IU。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等,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2.药物治疗:

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等,以及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降钙素类药物能缓解骨痛,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药物。

3.运动疗法:

适当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至关重要。像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等,可增加骨密度。力量训练如举重、使用健身器械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减轻骨骼负担,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运动应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4.饮食调整:

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瘦肉、鱼类、蛋类等获取。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菠菜等,有助于骨骼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能为骨骼提供充足营养。

5.康复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康复治疗必不可少。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能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加重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