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情况下消化道会出血

2025.02.23 12:28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是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当胃或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溃疡,溃疡不断加深,侵蚀到黏膜下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溃疡形成。患者可能有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出血时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与肝硬化有关。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血管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往往有肝硬化病史,出血量大且迅猛,常表现为大量呕血,可迅速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3.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下,或者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时,胃黏膜会发生急性损伤,出现糜烂、出血。这种情况下的出血多为急性起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4.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但其血管结构不完善,容易破裂出血。另外,肿瘤组织也可能侵犯周围血管导致出血。患者除了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且出血可能呈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

5.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等,使得身体在正常情况下不易止血,消化道黏膜稍有破损就可能引起出血。患者除了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会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倾向,并且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病史或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吸烟,慎用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如果有慢性疾病如肝硬化等应积极治疗,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