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动过缓是为什么

2025.03.24 17:51

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异常、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影响、代谢异常或心脏结构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窦房结功能异常: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负责产生电信号以维持正常心率。当窦房结功能受损时,电信号生成减少,导致心率下降。常见原因包括窦房结退行性病变、心肌炎、心肌缺血等。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率持续偏低,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或心脏停搏。

2.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时,会抑制窦房结的电信号生成,导致心率减慢。常见于情绪紧张、疼痛刺激、胃肠道疾病等情况下。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通常为暂时性,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可通过抑制心脏电信号传导或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心率减慢。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调整剂量后可缓解。

4.代谢异常:体内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率减慢。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通过影响代谢率而降低心率。纠正代谢异常后,心率通常可恢复正常。

5.心脏结构病变:某些心脏结构性疾病如心肌病、心包炎、心脏肿瘤等,可压迫或损伤窦房结及其传导系统,导致心率减慢。这些病变通常伴有其他心脏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原发病后,心率可能有所改善。

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无症状的轻度心动过缓,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对于有症状或严重心动过缓,需根据病因进行药物调整、起搏器植入等治疗。预防方面,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