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应该怎么办

2025.03.24 17:51

原发性高血压应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心理调节和健康教育进行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生活方式调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增加富含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和乳制品。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3.定期监测:建立血压监测档案,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如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保持正确姿势。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日期、时间、血压值和心率。定期复诊,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全面评估血压变化规律。

4.心理调节: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需重视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寻求社会支持。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5.健康教育: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了解疾病特点、危害及防治方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避免轻信偏方。参与高血压防治讲座或病友交流会,分享经验。学习自我管理技能,如正确测量血压、识别危险信号等。了解急救知识,掌握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高健康意识,主动参与疾病管理,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健康。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防治涉及多个方面。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空气质量等。同时,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通过科学管理和自身努力,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