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软骨损伤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软骨损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休息制动避免加重损伤、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物理治疗促进修复、注射疗法改善关节功能、手术干预修复严重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制动避免加重损伤:软骨损伤后需减少关节活动,避免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进一步磨损。急性期可使用支具固定,减轻关节压力。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

2.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软骨保护剂可能延缓退化,但效果因人而异。外用膏药或凝胶可辅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3.物理治疗促进修复:超短波、超声波等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软骨修复。康复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稳定性。水中运动能减少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康复。

4.注射疗法改善关节功能:透明质酸注射可润滑关节,缓解摩擦疼痛。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可能促进软骨修复,需多次治疗见效。糖皮质激素注射用于急性炎症,但不宜频繁使用。

5.手术干预修复严重损伤:关节镜手术可清理破损软骨碎片,微骨折术刺激骨髓干细胞分化。软骨移植适用于局部缺损,术后需长期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是终末期患者的最终选择。

软骨损伤后需避免自行处理,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过度依赖止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康复过程中需保持合理运动强度,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无力。饮食上可适当补充胶原蛋白,但需结合整体治疗方案。定期复查有助于调整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