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诊断脑膜炎

2025.08.11 14:18

诊断脑膜炎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脑膜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及意识障碍,部分可能出现呕吐或畏光。婴幼儿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拒食、嗜睡或前囟膨隆。体格检查需重点关注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病情进展迅速者可能出现抽搐或昏迷,需及时干预。

2.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确诊关键,需观察压力、外观及生化指标。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浑浊,蛋白升高而糖降低;病毒性脑膜炎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脑脊液培养或核酸检测可明确病原体,但需结合其他结果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有助于排除脑出血、肿瘤等病变,并评估并发症如脑积水或脑脓肿。影像学表现可能正常,但严重病例可见脑膜强化或脑实质损伤。检查前需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搬动,避免病情恶化。

4.血液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感染类型,如白细胞显著升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有助于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血培养对确定病原体有辅助价值,尤其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时。

5.病原学检测:除脑脊液和血液培养外,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检测病毒或细菌核酸。血清学检查对某些特殊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有诊断意义。病原学结果需结合临床,避免假阴性延误治疗。

诊断过程中需严格掌握腰椎穿刺禁忌症,如颅内压过高或出血倾向。治疗不应等待所有检查结果,疑似细菌性脑膜炎需立即经验性用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