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ICG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荧光造影有什么区别

2025.03.07 20:05

ICG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荧光造影在造影剂成分、成像原理、适用范围、观察重点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造影剂成分:ICG眼底血管造影使用的造影剂是吲哚菁绿,而眼底荧光造影使用的是荧光素钠。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染料,分子量较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能够更好地显示脉络膜血管。荧光素钠是一种水溶性染料,分子量较小,能够快速通过血管壁,主要用于显示视网膜血管。两种造影剂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分布特性决定了其在眼底血管成像中的不同表现。

2.成像原理:ICG眼底血管造影利用近红外光激发吲哚菁绿产生荧光,通过特殊相机捕捉图像。近红外光穿透力强,能够更好地显示深层脉络膜血管。眼底荧光造影利用蓝光激发荧光素钠产生黄绿色荧光,主要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两种成像原理的差异导致其在显示不同层次眼底结构时的效果不同。

3.适用范围:ICG眼底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脉络膜相关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眼底荧光造影则更适用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两种检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反映了其在显示不同部位血管病变时的优势。

4.观察重点:ICG眼底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适合观察脉络膜血管的异常。眼底荧光造影则更注重视网膜血管的渗漏、阻塞等病理改变。两种检查方法的观察重点体现了其在诊断不同部位血管病变时的侧重点。

5.安全性:ICG眼底血管造影的造影剂吲哚菁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对肾脏负担较小,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眼底荧光造影的造影剂荧光素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能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造成影响。两种检查方法的安全性差异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何种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检查目的以及可能的风险进行综合考虑。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有时需要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案,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