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会导致尿黄吗

2024.11.12 10:4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会导致尿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累及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胆红素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在肝脏经过一系列转化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但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等环节出现障碍,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其中一部分可通过肾脏滤过进入尿液,从而使尿液的颜色变黄。另一方面,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因为发热、出汗较多等原因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尿液会浓缩,也会出现尿黄的现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发热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到38.5℃-40℃,发热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得体内水分消耗增加。咽峡炎可导致患者吞咽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进一步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肝脾肿大则反映了病毒对肝脏和脾脏的侵犯。这些症状综合起来,都可能与尿黄现象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在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除了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水分补充等情况,以缓解包括尿黄在内的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