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什么是产后血瘀

2025.04.10 08:07

产后血瘀是指女性在分娩后,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淤积,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况通常表现为恶露不尽、腹痛、面色晦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产妇的恢复和健康。

产后血瘀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可能导致局部血管损伤,血液渗出并淤积在子宫或盆腔内。产妇在分娩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血液循环减慢,也容易导致血瘀。中医理论认为,产后血瘀与寒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寒邪可使血液凝滞,情志不畅则影响气机运行,饮食不当则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血瘀。

预防和调理产后血瘀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产妇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在产后初期,身体较为虚弱时。其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气血运行。饮食上,应选择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适当的活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恶露不尽、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调理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