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小孩耳结怎么取出来

2025.10.20 17:58

小孩耳结取出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损伤耳道、使用生理盐水软化后轻柔清理、避免自行用尖锐工具掏挖、耳结过硬时需用药液浸泡辅助取出、定期检查耳道预防耳结堆积。具体分析如下:

1.专业医生操作避免损伤耳道:耳道皮肤脆弱且靠近鼓膜,非专业人员操作易造成划伤或穿孔。医生会借助额镜和专用工具精准定位,动作轻柔分段取出,确保安全。若耳结位置较深或粘连严重,可能需吸引器辅助。

2.使用生理盐水软化后轻柔清理:将温热的生理盐水滴入耳道浸泡5分钟,耳结吸水膨胀后更易剥离。医生会用钝头钩或镊子沿耳壁缓慢拨出,避免强行拉扯。此方法适用于质地较软的耳结,过程中需保持头部固定。

3.避免自行用尖锐工具掏挖:发卡、牙签等硬物可能将耳结推向深处,甚至划伤耳道引发感染。家庭处理仅限于棉球擦拭外耳,内耳道清洁必须就医。曾有案例因自行掏挖导致鼓膜凹陷需手术修复。

4.耳结过硬时需用药液浸泡辅助取出:碳酸氢钠溶液或专用滴耳液可溶解硬化耳结,每日滴3次连续3天,待耳结松软成碎屑后再冲洗。药液浓度需遵医嘱,过敏体质者慎用。冲洗时水温需接近体温以防眩晕。

5.定期检查耳道预防耳结堆积:油性耳道或清洁不当者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耳结早期及时处理。洗澡后用棉球吸干外耳水分,避免耳道潮湿加速耳结形成。儿童表达不清,家长需观察抓耳、听力下降等信号。

操作后24小时内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出现疼痛、出血或耳鸣立即复诊。耳结取出后短期内可能感觉耳道空旷属正常现象,无需频繁掏耳。日常饮食减少高油脂摄入,降低耳垢分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