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过敏性休克取什么体位

2024.11.27 15:50

过敏性休克应取中凹卧位、平卧位、头低脚高位、仰卧位、休克卧位。具体分析如下:

1.中凹卧位:中凹卧位是将患者头胸部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约15°-20°。这种体位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同时可增加回心血量。抬高头胸部,有助于呼吸,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使呼吸更加顺畅。下肢抬高则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增加心输出量,对改善休克时的循环状态有重要意义。

2.平卧位:平卧位可保证患者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过敏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可能急剧下降,平卧位能减少因体位变动而引起的血压波动。并且平卧位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防止因低血压导致的脑部缺血、缺氧,避免脑功能进一步受损。

3.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有助于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在过敏性休克时,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将下肢抬高,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更多地回流到心脏,从而增加心脏的充盈量,提高心输出量,改善休克时的低血压状态,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4.仰卧位:仰卧位是一种基础且稳定的体位。在过敏性休克发生时,仰卧位能使身体各部分均匀受力,避免对身体造成额外的压迫。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操作,如心肺复苏、注射急救药物等。同时,仰卧位也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

5.休克卧位:休克卧位与中凹卧位类似,也是为了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通过调整体位,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血液供应。在过敏性休克这种紧急情况下,休克卧位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在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中,正确的体位摆放是重要的一环。不同的体位都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输出量,以缓解休克症状,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休克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灵活选择合适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