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病能引起心律失常

2025.03.24 17:51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具体分析如下:

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影响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和心脏结构改变。心肌肥厚可影响心脏电活动的传导,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还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颤等。

3.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可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常伴有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则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

4.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影响心脏电活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导致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5.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如钾、钙、镁等在维持心脏电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低钾血症可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改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则可抑制心脏电活动,导致传导阻滞和心脏停搏。低钙血症可影响心肌收缩和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高钙血症则可引起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电生理改变、内分泌失调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原发病,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